|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06-03-15   来源:[db:作者]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1113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周文秀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6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5年计划执行情况

  2005年,在中共宝应县委领导下,全县人民围绕“苦干三五年,实现再翻番”总体目标,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中心,在利用“双资”、园区开发、城市化、致富百姓上取得新的突破,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占预期目标103.6%,增长15.9%,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6.1%、25.4%、1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财政收入8.5亿元,增长35.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增长48.3%。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80.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65.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1亿元、9.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4.1亿元,比年初增加5.7亿元。

工业优势更加明显,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6:42.3:31.1调整为23.5:46:30.5,其中工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到37%。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产量61.7万吨,蔬菜产量14万吨,分别增长19.6%、13.6%;荷藕、茨菇产量10万吨,略有减少;生猪出栏37.2万头,三禽出栏1266万只,基本平稳;水产品产量12.7万吨,增加0.7万吨。有机农业进一步发展,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启动建设,全国率先获批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全部工业产值200亿元,增长31%,开票销售112亿元,增长38%,规模工业产值116亿元、销售收入110亿元、利税8.5亿元,分别增长42%、42%、55%,全面实现预期目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一电两品”两大支柱产业及六大特色行业产销利税约占全县规模工业总量的90%,其中25家重点企业占60%以上。宝胜集团产销突破40亿元,宝胜股份顺利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宝胜电气公司即将进入上市辅导期。服务业加快发展。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0.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0.5%,占预期目标10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亿元,增长16.4%,占预期目标101.5%。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传统服务业层次提升,商业广场、九九广场、东方商务酒店、正润生态园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建筑业继续扩张。建安企业施工产值51亿元,实现增加值10.3亿元,分别增长24%、21%,分别占预期目标102%、103%。施工面积500万平方米,其中“双包”面积240万平方米;施工人数5万人。

  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双资”利用再次突破。自营进出口总值1.3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9090万美元,增长20%,占预期目标106.9%。合同利用外资1.33亿美元,增长65%,占预期目标110.8%。新批外资项目46项,实际利用外资7730万美元,增长93%,占预期目标128.8%。外经营业额700万美元,增长7.7%,完成预期目标,当年新派劳务800人次。新增民资注册资本21.5亿元,增长66.2%,占预期目标119.4%。新增私营企业1019家、个体工商户4750户。

  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发展后劲更加充足。全年引进实施各类项目420项,引进县外资金30亿元,向上争取无偿资金2.8亿元。续建、新建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13个,竣工投产44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增长79%,其中技改投入24亿元,增长60%,分别占预期目标112.5%、109.1%。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投入2亿元,新开发面积4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35万平方米。实施苏中北路延伸,画川路、宝胜路、翔宇东路建设,白田路、叶挺路、东升路改造等工程;宝应大道、淮江路临城段、苏中北路、白田北路、南园路绿化工程,宝曹河滨河绿化带工程;淮江路临城段、白田路中段、苏中北路、白田北路、宝胜路亮化工程。累计新建道路20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45万平方米,新添景观路灯440盏。完成纵棹园改扩建三期工程、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完成沿广公路改造、正润路建设工程,实施城水公路宝曹段扩改工程,改造公路危桥4座,铺设通村公路253公里。完成水利土方836.3万立方,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建设高效农田1万亩。里下河洼地治理、宝射河区域治理、泄水河疏浚整治、安宜节水灌溉示范园等水利工程顺利实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如期完工,宝应站正式投入使用。环保热电厂两台机组并网发电,供电调度中心、110千伏吉星变建设和220千伏安宜变、110千伏望直港主变扩改工程全部完工。市、农话扩容8200门,新建移动通信基站13座。大上海国际公寓、盛世嘉园、书香名府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启动建设,开发各类商品房21.3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07项、“双高”项目35项、专利257件。推广转化科技成果50项,开发新产品110项,实施产学研项目20项。安宜高级中学投入使用,职业技术学院开工建设,宝应中学接受国家级示范高中验收,高考达线率列全市第一。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通过省级验收,“校校通”工程基本建成。新创省示范初中、实验小学、示范幼儿园10所,市合格小学、初中22所。建成图书馆、文化馆新馆,新创乡镇万册图书馆2个,新建全民健身点5处。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1万户,发展移动电话用户6万户、固定电话及小灵通用户1.9万户、互联网用户5000户。建成中医院病房楼,开工建设人民医院病房楼。新创省级卫生镇、卫生村各1个,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5.1万人,改造无害化厕所7156座,新型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95.44%。人口自然增长率0.61‰,计划生育率99.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1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50元,分别增长10%、10.2%。提供就业空岗2.8万个,净增就业2700人,登记失业率3.5%。新增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企业35家、职工4110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万人。改造农村草危房500户,新建城区解困房40套。城乡5716户、14018人纳入低保范围。新增有效耕地面积1735亩,新创环境优美乡镇1个。其他事业协调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综合经济实力不够强,规模工业企业增加不多,“高大外”项目推进不快,服务业比重提升缓慢,镇域经济发展不够平衡,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

  二、关于2006年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县委九届十九次全体会议工作部署,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强势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全民创业,精心组织开展“工业经济突破年”活动,稳定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服务业、建筑业,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努力开创“十一五”发展新局面。

  200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116亿元,增长16%,其中一产24.2亿元、二产56亿元(工业45亿元、建筑业11亿元)、三产35.8亿元,分别增长6%、22%和14%。

——财政收入10亿元以上,增长20%。

——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增长30%以上,其中技改投入35亿元,增长45%以上。

——引进县外资金45亿元、新增注册资本2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新口径)。自营出口1亿美元、外经营业额800万美元。

——全部工业产值252亿元,增长26%。规模工业产值151亿元、销售143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其中利润5.85亿元,均增长30%。

——建筑施工产值65亿元,实现增加值13亿元;施工面积550万平方米,其中“双包”面积300万平方米;施工人数5万人。

——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92亿元、贷款余额38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3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4.3%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1.1‰以下。

  三、关于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强势推进招商引资,主攻项目建设。围绕“烟花三月”节、中国宝应荷藕节、秋季招商“三大战役”,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奋力主攻“高大外”项目。引进县外资金45亿元。续建、新建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50个,其中亿元项目20个。力争新增成长型企业和规模企业100家,新培植亿元企业8家。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以“三重”、“双创”为抓手,精心组织开展“工业经济突破年”活动。着力优化工业结构,促进重点产业集聚、重点企业扩张、重点产品发展。积极推动“两个创新”,增强企业创新意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质量。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稳定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调优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有机食品生产,积极争创农业品牌,提升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现代物流、生态旅游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物流、旅游、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规划建设重点项目。以赶超周边、争创先进为目标,加大建筑市场开拓力度。注重人才、装备投入,创新机制、规范运作、强化管理,继续巩固发展国内外市场,努力实现“双包”工程新突破。

  做大做优园区平台,促进全面开放。坚持错位发展、连片开发,统筹规划建设各类园区,按照打造开发区“规模经济增长极”、意大利工业园“外资富集区”、耿耿工业园和安宜工业园“承接南资北移示范区”、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苏中绿洲”的战略定位,分别承接不同类型项目,有效利用外资、民资,不断扩张发展规模,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园区开发新格局。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发展。重点实施白田南路、宝胜路、南园路、金源路,人民公园、北河公园、状元枋公园,供水、污水管网,以及城市河道活水清淤与驳岸绿化等“十大”基础设施工程;配套建设盛世嘉园、国泰华苑、宝鑫花园、大上海国际公寓四大万人小区,中心国际城、世纪广场、神舟广场,以及东方国际商务中心、宝胜物流中心等“十大”商住服务工程。续建城水公路宝曹段,升级改造战射公路、范柳公路,实施乡道56公里,铺设通村公路137公里,改造危桥7座。实施南水北调地龙河节制闸及有关影响工程,农业圩堤加固、泄水河疏浚整治、碧水工程、节水灌溉等水利工程,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效农田各1万亩,确保完成水利土方600万立方。配套完善环保热电厂供热管网,升级改造城乡变电站(所)及线路。市、农话扩容2000门,新建(改造)移动通信基站29座。加快中国宝应地震台、防洪保安气象雷达站建设。开发各类商品房20万平方米。

  加快发展各项事业,提升生活质量。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60项,新增“双高”项目18项,开发新产品100项,推广转化先进科技成果50项,申请专利160件。争创教育现代化乡镇1个,省级实验小学、示范初中各2所,三星级高中1所,高考达线率力争全市第一。续建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少年宫。配套完善图书馆、文化馆内部设施,继续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完成人民医院病房楼建设,建成省级卫生村1—2个,改造无害化厕所7000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保持90%以上。发展有线电视用户6000户,发展移动电话用户4.5万户,新增固定电话及小灵通用户8000户、宽带网用户5000户。组织就业培训2万人次,提供就业空岗3万个,介绍就业2600人。净增养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各2000人,新增医疗保险申报登记人数40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计划生育率9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0%。保护性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城乡环境,大力整治市容市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环境优美乡镇2个,新建生态村1个。加强安全生产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发展其他各项事业。おお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