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局局长 郭锡山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县 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4 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宝应县委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四个突破”的总体要求和县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求真务实,克难奋进,强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有力地保障了财政预算的顺利执行。
一、 全县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县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2004年一般预算收入为23283万元,基金预算收入11000万元,上划中央收入25717万元,原口径财政总收入预算60000万元。预算执行中,由于降低农业税税率、落实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等因素,经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批准,一般预算收入调整为23963万元。2004年实现一般预算收入24518万元,占预算的102.3%,增加4700万元,增长23.7%;实现基金预算收入12089万元、上划中央收入24828万元,加上外贸出口退税3893万元,实现原口径财政总收入65328万元,增长35.4%。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执行情况是:增值税25%部分6241万元,占预算的100.3%;企业所得税40%部分3040万元,占预算的116.6%;个人所得税40%部分869万元,占预算的108.6%;地方工商税收7336万元,占预算的95.9%;农业税收3972万元,占预算的131.3%;非税收入3060万元,占预算的109.1%。
县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2004年一般预算支出为4388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11000万元,财政总支出预算54880万元。预算执行中,由于上级追加、镇级预算变更等因素,先后调增支出16665万元,一般预算支出调整为60545万元。2004年全县预计实现一般预算支出58145万元,占预算的96%,增加6869万元,增长13.4%,加上基金预算支出11988万元,预计实现财政总支出70133万元,增加11008万元,增长18.6%。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执行情况是:政府运转支出11989万元;农业支出(含水利、林业和气象等支出)3681万元;社会保障支出11517万元;文教等部门事业费17700万元。上述项目均完成预算的100%。由于上级指标下达较迟和资金调度困难等原因,下列支出未完成预算形成结转:建设性支出7201万元,完成预算的80%,结转1800万元;其他支出6057万元,完成预算的 91%,结转600万元。
二、 县本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县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2004年一般预算收入为14327万元,基金预算收入7500万元,上划中央收入17889 万元,原口径财政总收入预算39716万元。预算执行中,由于落实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等因素,经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批准,一般预算收入调整为15397万元。2004年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4553万元,占预算的94.5%,增加4256万元,增长41.3%;实现基金预算收入9046万元、上划中央收入15084万元;加上外贸出口退税2803万元,实现原口径财政总收入41486万元。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执行情况是:增值税25%部分3243万元,占预算的96%;企业所得税40%部分2812万元,占预算的123.3%;个人所得税40%部分598万元,占预算的115%;地方工商税收4326万元,占预算的90.8%;契税819万元,占预算的221.4%;非税收入2755万元,占预算的100.8%。
县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2004年一般预算支出为34222万元,基金预算支出7500万元,财政总支出预算41722万元。预算执行中,由于上级追加等因素,先后调增支出9436万元,一般预算支出调整为43658万元。2004年预计实现一般预算支出41258万元,占预算的94.5%,增加5286万元,增长14.7%;加上基金预算支出9016万元,预计实现财政总支出50274万元,增加6453万元,增长14.7%。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执行情况是:政府运转支出7222万元;农业支出(含水利、林业和气象等支出)3200万元;社会保障支出9047万元;文教等部门事业费10083万元。上述项目均完成预算的100%。由于上级指标下达较迟和资金调度困难等原因,下列项目未完成预算形成结转:建设性支出6919万元,完成预算的79.4%,结转1800万元;其他支出4787万元,完成预算的88.9%,结转600万元。
2004年财政收支决算正在编制过程中,待县本级决算正式编制完成后,再报请县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过去的一年,财税部门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优化服务,强化征缴,刚化约束,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财税任务,基本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1 、组织收入措施有力。定期召开财税库审联席会议,分析经济发展走势,把握财税征管难点,化解财税征管矛盾。突出户源、税源、票源管理,加强纳税评估和税务检查,加快税收信息化进程。严格依法治税,堵塞征管漏洞,清缴往年欠税2200万元。在强化重点税源征缴的同时,挖掘潜力,扩大收入,契税、交通运输营业税、外资企业所得税均有大幅度增长。完善非税收入收缴分离系统,组织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7795万元。
2、支持发展成效显著。安排技术改造资金 4100万元,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600多万元,推动农业科技示范园、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和县内河湖水网治理。投入402万元建设农桥25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筹集资金1470万元,着力打造工业化载体,“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坚持经营城市,化解资金瓶颈,强力推进“五路三场两闸”十大工程。下调财政统筹基金征收比例,营造宽松环境,企业减负500多万元。
3、保证供给重点突出。区别轻重缓急,积极调度资金,提高公教人员工资待遇,力保义务教育经费、农业及科技等法定支出。投入资金900多万元,支持“通达工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实事工程。落实养老保险地方配套资金1456万元,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筹集资金500多万元,保证城市低保扩面提标、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和伤残军人生活费。
4、财政改革不断深入。科学测算行政事业性收费,合理确定支出定额,不断深化综合预算改革。核查财政供养人员,开展纳税人归属界定,初步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巩固和扩大“扎口收费”管理成果,推进“一费制”试点,减轻企业负担800多万元。继续完善农村税费改革,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减征农业税2200万元。实行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直接发放水稻直补资金1420万元。分离政府性基金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账户,简化核算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5、监管力度继续加大。全程跟踪财政投资项目,严格审核工程预决算,核减工程预算支出176万元。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节约财政资金244万元。深入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债务、职工福利和经营性资产运行情况调查,规范职工福利发放、向外举债和经营性资产处置等行为。积极参与企业改制,盘活存量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强化县会计核算中心监督职能,拒付违规费用200多万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矛盾:一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基金收入和共享税收入增量占财政收入增量比重较大,地方分成可用财力增长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二是刚性支出有增无减,特别是实事工程、社会保障和公教人员调资等对财政支出需求较大,财政支持发展、落实政策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受财力不足、资金短缺、债务负担较重等因素制约,一些镇财政运转较为困难;四是由于改制负债和交通垫资较多,财政资金调度困难,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05 年财政预算草案
新的一年,全县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委九届十六次全体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发展税源经济;坚持依法治税,狠抓增收节支,不断壮大财政实力;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财政监督,规范财经秩序,确保当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围绕上述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结合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现提出2005年全县及县本级财 政预算草案:
一、全县财政收支预算
2005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28200万元,基金预算收入15000万元,上划中央收入31800万元,加上外贸出口退税5000万元,原口径财政总收入预算80000万元。按照收入预算和现行财政体制,全县预计一般预算分成财力42612万元,加上县镇调入资金11000万元、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入16500万元,合计70112万元,依据收支平衡原则,全部用于支出安排,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5112万元,基金预算支出150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政府运转支出9077万元;农业支出(含水利、林业和气象等支出)2850万元;社会保障支出11800万元;文教等部门事业费17850万元;建设性支出5900万元;其他支出7635万元。
二、县本级财政收支预算
2005年县本级一般预算收入18772万元,基金预算收入12000万元,上划中央收入21360万元,加上外贸出口退税3000万元,原口径财政总收入预算55132万元。按照收入预算和现行财政体制,预计一般预算分成财力32032万元,加上调入资金7000万元、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入13600万元,合计52632万元,依据收支平衡原则,全部用于支出安排,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0632万元,基金预算支出120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政府运转支出5877万元;农业支出(含水利、林业和气象等支出)2220万元;社会保障支出8200万元;文教等部门事业费11700万元;建设性支出5700万元;其他支出6935万元。
努力完成2005年财政预算任务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苦干三五年、实现再翻番”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既有全县经济发展增势良好等有利因素,也面临着财力不丰、保障能力不强等压力。对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埋头苦干,积极化解矛盾,多方开辟财源,确保今年各项财税工作的圆满完成。
1、坚持科学发展,大力培植地方税源经济。充分发挥财税职能,加快推进园区建设,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重点支持“一电两品”主导产业和玻璃工艺等六个特色行业发展,壮大工业经济主体财源。实施资本运营战略,鼓励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上市融资步伐,实现跨越发展,扩大民营经济后续财源。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外向型农业和有机农业,做大做强农业经济基础财源。同时,大力发展房地产、餐饮等传统三产和信息、社区、中介服务等新兴三产,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税收的贡献份额。
2、坚持依法理财,着力提升增收节支水平。实施财税库联网,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准确界定收入级次。坚持依法治税,倡导诚信纳税,做到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巩固“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成果,加大土地收益、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组织力度,不断壮大契税收入,逐步建立以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入为辅的收入体系。严格执行综合预算,刚化约束,不开口子,力求绩效统一。健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编制管理,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过快增长。继续坚持公务费、会议费等公用经费零增长,严格控制新增负债,强化公车购置管理,切实减轻财政负担,确保当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3、坚持把握重点,逐步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财政统发工资长效管理机制,保证国家公教人员的工资支出。继续保持教育、文化、科技等重点支出有效增长,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加大“三农”投入, 全力支持农村实事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多方筹集资金增加社会保障投入,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困难企业军转干和伤残军人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健全优抚安置救助体系,扩大低保覆盖范围,切实体现党和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
4、坚持效率优先,建立健全财经运行机制。密切关注中央税制改革和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加强政策研究,积极探求应对方案。刚化目标责任考核,逐步建立财政增收激励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继续实行粮食直补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深入开展镇级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消化镇村债务,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实施罚缴分离制度,规范政府采购,健全会计集中核算,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突出监督重点,实施跟踪监控,推动财经运行秩序的进一步好转。
ァ「魑淮表,2005年的财政工作繁杂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中共宝应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咬定目标,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务实奋进,确保圆满完成2005年财政预算,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