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党史学教丨《红色档案》—夏凤山
发布时间:2021-04-22   来源:宝应县融媒体中心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6475 






夏凤山,原名夏祯聚,号奉山,曾化名夏春江、王绍舟,宝应县柳堡镇团庄村人,16岁考入省立界首乡村师范,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宝应县中共党组织早期领导人之一。夏凤山入党后不久,被派往溱潼担任特支书记,以教师身份掩护从事地下活动,秘密发展党员,壮大党组织。1929年2月奉命到高邮工作,后担任高邮县委常委,在高邮城乡大力发展党的组织,积极组织和领导工人和农民运动。1930年8月11日,浦东区委遭破坏,夏凤山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在狱中,他组织难友进行绝食斗争,并创作了《狱中黑暗记》等一批诗歌,号召狱中同志"万众一心,冲出监牢……"由于被折磨成疾而致大量吐血,于1931年11月8日在狱中牺牲。为了纪念夏凤山烈士,家乡人民筹资在柳堡大河上兴建了座大桥,即凤山大桥,现坐落在柳堡镇团庄村境内。

    宝应是苏中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儿女,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战斗故事和英雄人物。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们和您一起追寻红色足迹,还原历史脉络,通过一件件红色档案,展示党自诞生之日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展现宝应地区党带领我们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1930年2月的上海,冷飕飕的风呼呼地刮着,寒冬没有离开的意思,甚至比严冬更让人觉得冰冷刺骨。这座歌舞升平的东方不夜城,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血雨腥风的气氛之中,国民党特务疯狂地捕杀共产党人。宝应县第一位共产党员夏凤山在担任中共上海浦东区委宣传部长时,因党组织遭到破坏,夏凤山不幸被捕。国民党监狱的种种酷刑令常人无法想象,蘸着盐水的皮鞭打得人体无完肤痛苦刺骨,辣椒水灌入肠胃滚辣刺肺、老虎钳生剥指甲血淋淋刺心……有的人被残酷折磨直至死亡,有的人卖主求荣而背叛。他那瘦弱的身躯似乎随时都会倒下去,但咬紧的牙关却一刻都没有松开。在长达465个日日夜夜无休止的折磨中,他永远的倒下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用嘴蘸满墨汁,一点点、一点点的留下了铁骨铮铮的21字遗言,“死有重于泰山,死有轻于鸿毛,但死得其所,死又何妨!”这短短的21个字,成为这位年仅24岁的共产党烈士留给世界最后的声音……

    夏凤山,1907年,出生于宝应柳堡镇团庄村一个地主家庭。1923年考入省立界首乡村师范。夏凤山的少年时代,里下河地区的宝应广大人民正备受地主、反动派的剥削压迫,水涝灾害连年发生,加之军阀混战,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夏凤山在乡间目睹农村破产、民生憔悴之状,对农民寄予莫大同情。他少年有志,忧国忧民,立志长大后做一个有学问的人,报效国家,实现澄清天下之抱负。当时,西洋科学传入国内,教育界思潮剧变。有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宣传共和思想,这些新思潮也深深地感染了夏凤山,激起他追求民主、探索社会变革道路的热情。

    1927年夏凤山利用教师身份,在家乡柳堡、高邮、泰州等地巡回讲学,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他在认真讲学的同时,热心乡里公益事业,牵头筹款修建桥梁、道路等,造福百姓。

    1928年,在南通师范学校读书的宝应籍学生、共产党员郑洪回到家乡柳堡,夏凤山经郑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根据上级指示,夏凤山转移到上海,担任浦东区委宣传部长。那段时间,上海仍然笼罩在国民党疯狂搜捕、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的白色恐怖之中,在这种情形下,夏凤山坚持追求真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不变。他化装成一名普通的泥瓦工,活动在浦东一带的工厂和建筑工地,深入到工人之中,宣传组织工人群众,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尽管生活上非常艰苦,但革命斗志昂扬。在他和同志们的组织发动下,浦东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直到8月浦东地下党因出现叛徒遭到严重破坏,夏凤山在上海被捕入狱。

    在狱中,夏凤山不改其志,依然潜心研究日文,期望出狱后更好地为党工作。他还经常写信嘱咐亲属好友,帮助购置新书带给他阅读。并且在狱中编写了《狱中黑暗记》等诗歌,揭露国民党反动监狱迫害难友的罪行。

    1931年11月18日,夏凤山壮烈牺牲。他留下的21字遗言:“死有重于泰山,死有轻于鸿毛,但死得其所,死有何妨!”是共产党人坚守信仰的一面旗帜,一座丰碑,激励了家乡后人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