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钟期光与知识分子心连心
发布时间:2021-04-11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2512 
尊重、团结和大胆使用知识分子。这是苏中军区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的良好传统,也是一师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
1942年5月,苏中建立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至1944年改为苏中公学,3年多时间为一师和地方培训干部近6000人。经过专门培训的知识青年,视其表现与特长,或到连队担任正副指导员,或在政治机关担任干事。经过战火考验与锻炼,表现优秀者被提升为营团职领导骨干。据统计,一师营职以下干部60%以上是20~25岁的青年知识分子,连队指导员则占70%,以后占到十分之八九。师团职干部中有不少是留学生和大学生。还有一批从上海、南京等地来的知名学者和文化人,如钱杏邨、邹韬奋、范长江等。陈毅、粟裕、钟期光等对这些知名学者和文化人予以热情接待,请他们给部队做报告,介绍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统治和人民斗争形势,给指战员以教育和鼓舞。他们有的后来被护送至延安。大批知识分子加入部队,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使新四军一师部队和后来的华东部队,战斗力显著提高。同时,也在斗争中培养锻炼了大批知识分子出身的优秀干部。
新四军一师有支知识分子组成的百余人的战地服务团,各旅也有几十人的服务团。团员大部分来自上海等在城市和苏北当地的文化人,各有特长,革命热情很高。在师旅首长的重视与组织下,紧密联系每个时期的斗争实际,创作和演出大量为广大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革命歌曲、戏剧和其他文艺作品。如反映群众参军的小歌剧《戏鼻子》、反映借鉴闯王进京教训的历史剧《甲申记》、反映战士进步成长过程的话报剧《张德宝归队》、反映部队苦练杀敌本领的《刺枪歌》、反映武装保卫夏收的《当心鬼子来抢粮》等等。在频繁、紧张和艰苦的战斗间隙,还排演《雷雨》《前线》《钦差大臣》等大型话剧。他们的演出、歌声和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地广泛传播党的政治主张和军事胜利,激起大江南北的抗战热潮,唤起群众千百万,揭露敌、伪、顽的反革命罪行,鼓舞部队的士气与斗志。同时,组织开展部队群众性文艺工作,各个连队的文化教员,都是群众文艺的具体组织人,连队俱乐部则是活动的场所。环境稍微安定时,各团都能以自己创作的节目,组织文艺晚会。这对活跃部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起到重要作用。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