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辽阔的内蒙古草原启程,跨越千里山河,扎根江南水乡的基层沃土;她,从一名普通书记员起步,在司法实践中淬炼成长,终成担当有为的人民法官——以专业素养筑牢公正防线,用脉脉温情传递法治力量。今天的《荷乡政法》栏目,让我们一起走近宝应县法院法官刘媛媛。
2008年,怀揣着对司法事业的热忱与理想,刘媛媛从内蒙古赤峰来到江苏宝应。从立案窗口的耐心细致,到审判席上的严谨审慎,再到执行一线的奔波忙碌,十六年来,她在每一个岗位都脚踏实地、深耕不辍,逐步成长为一名兼具法律专业深度与民生关怀温度的复合型法官,用行动诠释着“司法为民”的初心与使命。
县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刘媛媛:到法院工作有十几年了,从大学毕业我带着法学理论知识与司法实践相结合,在工作中实现了个人兴趣和法定职责的统一,工作中我从未忘记“为民请愿”的呼声。
执行工作是实现司法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兑现当事人权益的关键环节。在执行局工作期间,刘媛媛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累计办理各类执行案件1300余件,执行到位标的金额超过2.7亿元。
县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刘媛媛:执行工作真的很难,在实践中很多当事人不见踪迹,账户上没有钱是常态,执行现场经常出现老弱病残,房产拍卖时又突然出现租户,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增加财产线索的来源,我在执行过程中不局限于执行查控系统,还利用工商小程序、裁判文书公开网、移动执行等多个途径,用过关联财产还有人物关联等信息,寻找到隐匿的财产,通过这些方式我们也巧妙的执行到了一些疑难复杂的案件。
在同事们心中,刘媛媛不仅是业务精湛的“领路人”,更是温暖可靠的“主心骨”。对此,2023年新入职的法官助理田崇玉感受颇深。
县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田崇玉:刘媛媛同志对执行业务比较熟悉,我们遇到不懂得事情经常向她请教,她都是非常耐心的给我们讲解,非常热心很有责任心。我们在局里遇到情绪激动或者是性格偏激的当事人,或者答复复杂案件时,一般都请刘媛媛出面,效果都非常好。
刘媛媛始终心系民生,尤其在处理涉企民工工资等案件中,她既注重加大执行力度,确保案款到位,也讲究方式方法,力求保障涉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一起涉及千万元的经济纠纷执行案件中,她依法为企业预留了600余万元工资款,帮助企业维持运转、渡过难关;她还曾连夜带队跨省追踪,成功为百余名工人追回了被拖欠多年的劳动报酬。
县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刘媛媛:执行工作也不完全是僵硬的法律条文,也可因法官的善意而饱含温情。最高院提出要“善意执行”,我认为执行法官最大的善意应该是避免杀鸡取卵,避免机械执行。
这份司法温情,同样体现在她对基层群众的点滴关怀中。面对行动不便的村民当事人,她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将赔偿款、执行款亲手交到他们手中;为了帮助村民追回因家禽被偷造成的损失,她不厌其烦地多方沟通协调,促使当事人尽快履行了赔偿义务。
十余度春秋,刘媛媛将青春与热忱倾注于经手的每一宗案件。在一次次的庭审、一趟趟的执行中,践行着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她的身上,既有源自内蒙古草原“蒙古马”般的坚韧与执着,又融入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细腻与温情。这种“刚柔并济”的特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人民法官的使命与担当。
县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杨浩杰:首先她作为(执行局)党支部书记,很好的起到了党员模范作用,带头在一线执行工作,她在生活当中对同事们也比较关心,最让人满意的是在每年的法院满意度调查中,刘媛媛同志都深受到人民群众的点赞。
从草原到水乡,跨越的是地理山河,不变的是司法为民的赤子初心;从青涩走向成熟,历经的是岁月打磨,坚守的是对法治信仰的忠贞不渝。刘媛媛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用一件又一件实实在在的案件,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力度与司法关怀的温度,为新时代基层法官的形象写下了鲜活而温暖的注脚。
县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刘媛媛:今后我仍将坚持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扎实办好每一个司法案件,我坚信执法办案的旅程,是长征路也是取经路,在历尽磨难后,必将迎来无限坦途。
◆记者:顾伟 莫斐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