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交会半个展位没人要到60个展位不够抢
八成小微企开始国际化,出口份额占全县过半
通讯员 张大庆 傅红军
日前,宝应县上半年外向型经济报表出炉:全县对外出口总额连续三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
作为典型的“内陆县”,宝应对外出口何以“逆袭”?“在政府推动和引导下,一大批小微企业勇敢地走出了国门,给全县外向型经济增添了不少看点。”宝应县商务局局长刘春贵表示,出国招商、国际贸易、海外注册……宝应八成小微企业“国际化”势头不减,出口总份额占到了全县1/2强。
从“被转型”到与外商合资
宝应藕制品加工产业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之前由于没有自己的直接海外客户、没有自营进出口权,大量藕制品还得求助于外贸公司中转,相当一部分利润白白流失,遇到比较差的年景只能赚个加工费。
一位在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小老板感慨地说:“订单得看中间商眼色,价格自己说了不算,被别人掐着咽喉的滋味不好受啊!”
令人欣喜的是,在市场“逼迫”下,宝应一批渐成规模的藕制品加工企业成功实现了“被转型”,得宝、蓝宝石、华贵等公司都纷纷和藕制品主要出口目的地国——日本、韩国的经销商打起了交道,最显著的变化是厂里有了专职翻译,有了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有了常年驻厂的日本商人,有的还直接和日韩商人搞起了合资……
截至目前,宝应县具备自营进出口权的小微企业已达350家以上,是10年前的30倍,其中还有10多家被评定为省市出口名牌企业。
从“被亮相”到主动抢展位
回忆起10多年前上广交会的一段故事,宝应县商务局的同志无不感慨。当年,局里费尽周折争取到了0.5个展位,但听说要花一笔费用、专程派人带上展品飞广州,小老板们个个直摇头。后来,局领导托关系、给“优惠”,才把一两家企业老板“哄”到了广州。
如今,尽管宝应县每年能申领到60个广交会展位,但对全县广大小微企业而言,仍是“一位难求”。面对一家家为“抢”展位而来的小微企业,县商务局感受到了另一种压力。
安宜镇全华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曾是一家典型小工厂,但连续五年亮相广交会,让企业老板葛春全夫妇大开眼界:“原来还有这么多需要我们产品的老外啊!”有了大量欧美订单甚至投资,全华公司很快做大做强,成长为连续五年产销过3500万元的中等规模企业。
和全华公司一样,宝应有一大批从事玻璃水晶工艺品制造的小微企业对各种国际贸易展览会、洽谈会情有独钟。正因为如此,宝应形成了第二个出口企业、出口规模相对集中的产业——玻璃水晶产业,平均每年出口额保持6000万美元规模,在欧美市场小有名气。
从“坐享其成”到出国注册
与出口规模、出口增速位次在全省靠前相印证的是,宝应目前成为苏中苏北地区唯一坐拥三大省级出口基地的县市:江苏省输变电产业出口基地、江苏省玻璃水晶产业出口基地、江苏省荷藕产业出口基地。据了解,每一个单项产业出口基地每年可获得省有关部门至少20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同时还可获得政策、服务、推介、招商等其他方面的支持。
到主要出口目的地国进行商标注册,正成为当下宝应许多小微企业的共同选择,这股动力也来自于出口基地的一项重要政策扶持。全县已有9家企业在20多个国家注册,其中华贵公司已在日本和美国注册,全华公司已在英国、德国注册,康龙公司已在美国注册,新奇特电缆、九力绳缆、华瑞金属等企业正在申请注册。获得出口目的地国的商标注册,企业产品在取得“落地”销售许可的同时,还能得到所在国的相关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