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新华日报:陆书永,黑土地上续写“状元传奇”\n
发布时间:2013-07-03   来源:[db:作者]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978 
 

攻克西瓜癌症,带领全村致富

 

“你问咱村的‘西瓜状元’?这会儿去他的创业基地,一准找得着。”7月的天,骄阳似火,记者在宝应县泾河镇大同村一路打听村支部书记陆书永的去向,有意思的是,沿路村民都用“西瓜状元”来称呼这位村里最大的干部。

 

果然,在陆书永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他与几个村民在一片瓜田里正忙得不可开交。“西瓜是我们大同村人的宝贝,我希望它能真正造福村民,所以我要多用心。”天气越来越热,正是西瓜大量上市的季节,陆书永一边指挥村民采摘,一边时不时蹲下身来,把头埋在瓜田里查看秧苗的长势,顾不上跟记者多说话。

 

西瓜,是陆书永大学毕业后给家乡带回的一份厚重礼物,也是他“西瓜状元”称号的源头。1999年,陆书永从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恰逢家乡招聘农业技术员,他没有犹豫,返乡成为宝应县泾河镇蔬菜办的一名技术员。工作没干几年,他有了块“心病”:西瓜是泾河的传统特色农产品,可是一块地种西瓜不能超过两年,因为第二年,被称为“植物癌症”的枯萎病就会缠上瓜秧,不换田就会结出一地“歪瓜”,瓜农只好每年换地搭大棚。

 

陆书永琢磨:葫芦根系发达,抗病能力强,把葫芦苗嫁接到西瓜上会如何?他一门心思搞起了试验……不久,陆书永在同一块地上第二次种下的嫁接瓜苗,又迎来了一次丰收。当地瓜农轰动了。陆书永打破了“同一块土地不能连续两次种西瓜”的铁律,每亩西瓜还增产40%!“西瓜状元”的称呼就此传开。

 

200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虫害席卷宝应,采用陆书永技术的瓜农最多损失了十万元。那些天,陆书永不敢面对瓜农。他听说沭阳有位瓜农,抵御病虫害有一套,于是迫不及待寻上门去拜那位瓜农为师。“学艺”归来,他针对自己的嫁接技术进行了改良,培植出了耐低温、耐虫害、挂果多的瓜苗。

 

陆书永满以为能再次动员瓜农采用他的新技术,可现实并非如此。于是,他毅然辞掉技术员的“铁饭碗”,承包了一块地,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亲身示范,加上瓜田连年丰收,村民们重新对陆书永刮目相看,“西瓜状元”重新被叫响。

 

2009年,已远近闻名的“西瓜状元”陆书永上任大同村党支部书记。他决心发挥优势,推广西瓜种植技术。他办了几期西瓜种植培训班,亲上讲台向村民介绍西瓜种植的最新技术和销售前景。接着,他又牵头成立了利农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先吸引了10多个农户加入合作社,西瓜种植扩到了50多亩。当年合作社的瓜田每亩纯收益达到了5000元。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加入合作社的越来越多。“现在我们村在外承包土地种西瓜的已有30多人,承包土地800多亩,年纯收入有300多万元。”陆书永说到本村的西瓜事业越说越兴奋,“很多村民都叫我‘西瓜状元’,这背后其实是大家的信任和盼望。总有一天,我会把‘西瓜状元’变成大同村人共同的称呼。”   本报记者 张 晨

 


  上一篇: 扬州日报:宝应小微企扬帆出洋\\n
  下一篇: 扬州日报:宝胜“出嫁”中航打造世界级电线电缆产业“航母”\\n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