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铎是新四军兵工事业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抗战期间, 吴运铎同志所带领的兵工厂在宝应射阳湖油坊头留下过光辉足迹,如今,吴运铎暨华中军械处第一总厂纪念馆里还藏有吴运铎的4幅“墨宝”,是馆内最珍贵的藏品。
射阳湖镇是著名的苏中革命根据地之一。1944年春,苏中区党委书记、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率苏中党政军机关及新四军一师移师宝应湖荡地区,建立稳固的苏中抗日根据地,射阳湖地区也因此成为屈指可数的战略大后方之一。1945年9月,由吴运铎同志担任厂长的新四军华中军械处第一总厂也随之进驻射阳湖油坊头。
兵工厂在油坊头期间,每月生产子弹40000多发,枪榴弹13000多枚,地雷5000多枚,炮弹1000多发,步枪、刺刀若干。虽然条件极端艰难,吴运铎先后发明、制造了拉线地雷、脚踩地雷、定时地雷和手榴弹,修复了大量枪械,随着规模进一步扩大,又研制生产出迫击炮弹,月产达300发。
在油坊头,群众对组织军工生产非常拥护,制造枪械、榴弹需要枪托和木柄。主动腾出房子,让出家具给兵工厂使用。为了兵工厂的安全,防止敌人破坏,当地民兵还主动承担起站岗放哨的任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12月,苏中最后一个县城高邮解放。建国后,吴运铎老同志仍心系油坊头,1962年射阳湖发生洪涝灾害,吴运铎同志听到消息后派专人到油坊头了解灾情,并带来了3000元钱交到村支书董培庆手上,支持油坊头人民抗洪救灾。1984年的一天,吴运铎老英雄终于实现重访故地看望亲人的心愿,对老区人民当年无私的支援兵工厂给予高度赞扬与肯定。
他当时留下了4幅字画,油坊头村保留了两幅,一直保存至今,还有两幅在射阳湖中心初中。为了怀念吴运铎老同志当年无私为抗战做出的贡献,射阳湖镇去年打造了吴运铎暨华中军械处第一总厂纪念馆,供大家参观学习。
今天的油坊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美丽幸福的家园。吴运铎和油坊村的故事,必将代代相传,千古流芳;他那种为了党的事业,不怕苦、不怕死,奉献终身的精神,必将在新时代得到继承和发扬。
记者:李超 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