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乡村振兴宝应行动·看百村 | 驻村书记朱斌:躬身耕耘 当好军师村“振兴军师”
发布时间:2025-09-16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55 

2024年的盛夏,宝应县望直港镇军师村的田埂小道上,多了一个执着的身影。这位来自苏州市吴中区的驻村第一书记,深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怀揣组织的重托和为民的初心,他全身心投入这个曾戴着“经济薄弱村”帽子的村庄。

04.jpg

驻村伊始,江苏省委驻宝应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朱斌用脚步丈量民情:30天走访120余户村民,厚厚的笔记本里绘就了军师村的“资源图”,列明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表”,也记下了乡亲们殷切的“需求单”。

望直港镇军师村村民于学定:他跟我们聊聊家常家短、生活情况,包括今后村里、队里的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朱斌将目光聚焦产业振兴,深知“没有产业兴旺,强村富民就是空谈”。他敏锐把握上一届工作队引入的“鱼菜生肽”农业科技循环项目,将其视为带动村庄发展的“金钥匙”。他多次与浙江省“千人计划”曹伯良博士团队沟通优化方案,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持续推动项目投入与建设。

鱼菜生肽是一边养鱼一边种菜。通俗易懂地来说,就是我们养鱼的水用来浇菜,菜吸收完水中的养分,然后把剩下的水用来养鱼,从而从中提取肽元素。这样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当地就业,而且增加了集体收入。

省委驻宝应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望直港镇军师村第一书记朱斌:鱼菜生态项目是我们省委驻宝应县乡村振兴工作队,连续两届重点打造的一个产业项目,总投资在860万元,预计年产品质鲈鱼3万斤、蔬菜1万斤、肽原液8吨,每年的年产值是160余万元。这个产业,最直接的是给我们村集体带来稳定的增收,预计是每年是35万元,然后同时带动了村里村民的就业。

朱斌的产业振兴思路并未止步于此。他注重多元拓展,全力激活乡村发展动能。为帮助村里的优质产品走出深闺,他主动化身“推销员”,积极对接省总工会、省供销总社等资源,借助“鲜丰汇”电商平台和各类展销会,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推广,精心包装并打响“军师”葡萄品牌。

望直港镇军师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超:我们军师葡萄园种植于2012年,占地面积600余亩。我们军师村葡萄主要以阳光玫瑰、醉金香、夏黑为主,我们葡萄主要通过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

产业兴旺的同时,人居环境也要同步提升,这是朱斌始终牵挂的另一项重点工作。他挽起袖子带头干,组织村民定期开展清洁行动,拆除影响村容的乱搭乱建,推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他还积极协调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团队开展村庄绘画活动,邀请能工巧匠在粉刷一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外墙上创作了120平方米的生动墙绘,让单调的白墙变身“露天美术馆”,为乡村注入浓郁的艺术气息和文化韵味。

望直港镇军师村村民丁森浩:现在路也宽了,墙上也好看了。老百姓晚上出来散步心情也好了。河道也变清亮了,我们很高兴。

百日耕耘,终换新颜。从机关干部到驻村第一书记,三百多个日夜,朱斌以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诠释担当。如今,军师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成功摘掉“经济薄弱村”帽子,并获评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村民的笑脸、产业的兴旺、文化的浸润,共同见证了这场美丽蜕变。

望直港镇军师村党支部书记王杰:朱书记自担任军师村第一书记以来,我们主要围绕党群服务中心、鱼菜生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特色田园等项目建设。同时省工作队投入了大量资金来解决亮化、道路等民生实事工程。平时工作兢兢业业,受到群众一致好评,特别是我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一步我们将打造近郊旅游、农文旅发展路线,让大家到军师村有东西可玩,有东西可看。

记者感言:从执法一线到乡村振兴前沿,变的是工作的岗位,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朱斌的故事,正是千千万万驻村干部扎根沃土、接续奋斗的生动写照。他们以初心为笔、实干为墨,正奋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

◆记者:莫斐 谢国扬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