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鲁庄村:道路更宽了 茶馆更热了 百姓更富了
发布时间:2025-04-18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45 

道路拓宽畅民心、淮韵悠扬润乡情、集体农场富口袋……。在鲁垛镇鲁庄村,“乡村振兴﹒宝应行动|看百村”镜头记录下的不仅是村庄的蝶变,更是一幅“路通业旺人和”的振兴画卷。近年来,鲁垛镇鲁庄村通过夯实基础设施、深耕文化惠民、创新产业模式,这个曾经“出行难、娱乐少、收入低”的村庄,如今已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交通路是鲁庄村通往村外的一条主干道,这条路于2024年7月份实施改造,12月份通车运行,道路全长1.2公里,路面也由原来的3米拓宽至6米。相比改造前的泥泞小路,今年70岁的村民李晋信深有感触。

从“民生清单”到“幸福账单”,2024年,鲁庄村以泵站建设、河道清淤、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将“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大事”。一条条畅通的路、一湾湾清澈的水、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正汇聚成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鲁垛镇鲁庄村党总支副书记程敏慧:2024年,我们鲁庄村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总计400万,其中新造泵站5座,U型渠2条,共计2000米,河道清淤1500米,新建道路1000米。

午后的老年大滴茶馆内,村民吴雪花一嗓悠长婉转的淮调,一袭素色长衫,她甩开水袖,唱起了淮剧《赵五娘》选段。

据了解,今年56岁的吴雪花是土生土长的鲁庄村人,从事淮剧演出近40年的她,虽不是专业名角,却是村民们心中“最亮的星”。从青丝到华发,她将淮剧唱到田埂、唱到灶台,更唱给村里一代代人的黄昏岁月。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吴雪花用纯粹的热爱,守护着传统文化的薪火,更焐热了无数孤寂的心灵。正如她常说的那句话:“只要有人听,我就唱到唱不动为止。”

这间由废弃房屋改造的老年大滴茶馆,不仅成了鲁庄村老人每日“打卡地”,更成为乡村振兴中银龄群体的精神港湾。

在鲁庄村采访时,记者看到,一片绿意盎然的集体农场里,村干部既是“田管家”又是“分红人”。通过“村干部带头+集体经营+二次分配”的创新模式,鲁庄村将土地资源转化为共富动能,让村民从“经营者”变“股东”,实现村集体增收与百姓致富“双赢”。据介绍,2024年鲁庄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2025年有望实现120万元。

鲁垛镇鲁庄村党总支书记高兴明:近年来,鲁庄村通过土地流转、资源整合、农村产权交易等多种方式,有效推动集体增收。这些措施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还为村民提供稳定的收益,实现集体与村民双赢。下阶段,鲁庄村将进一步探索多元化增收路径,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增强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记者感言:从修一条路、唱一台戏、兴一片田的“微改变”,到聚民心、活文化、强产业的“大振兴”。鲁庄村的生动实践证明,乡村振兴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只有干部带头干、能人回乡干、群众齐心干,希望的田野才会永远热气腾腾。

记者:蔡健 周云婷(实习)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