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95后新农人王雨森:驾驭智能农机 跃入创业2.0时代
发布时间:2025-04-21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0 

宝应县柳堡镇雨森家庭农场的农场主王雨森是一名95后青年。大学毕业后,他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回到家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成长为一名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农人”。凭借出色的表现,他先后获得全国、省、市、县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2019年,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王雨森正式地迈出了青年创业的第一步,承包了300多亩农田。他始终把新的农机新的技术放在首位,一步一步将自己的所学积累和实践相结合,和家人一起在田间挥洒汗水。

宝应县雨森家庭农场农场主王雨森:当时回到家乡呢,也是因为自己喜欢农业,热爱农业,然后想从事自己一个热爱的行业,然后让自己一直保持奋斗的激情吧去做一件事。

王雨森深刻认识到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依靠农机农艺融合。虽然目前大田无人化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他坚信未来会有更多高效智能农机装备问世。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农人,推动智能农机应用、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是他肩负的重要使命。

记者王露露:观众朋友们,走进王雨森的农机装备仓库,空气中仿佛还飘荡着空气与梦想交织的味道,我身旁的这台“老战友”——七年前王雨森就是驾驶着它插下了初夏的第一波秧苗,打响了创业的第一声号角,而今天,随着王雨森创业步伐不断迈进,装备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这些“老伙计”、“新朋友”们正在诉说着他这一路走来的创业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王雨森:这台收割机是我2021年买的,那时候全款是需要134000元。但是经过了县级和国家补贴之后,我自己只花了5万多块钱。其实这台收割机也是陪伴了我很多年,也参加了很多的抢收。在23年参加跨区抢收,两天一夜只休息了6个小时,顺利的在雨前完成了200多亩小麦的场所。

在王雨森看来,农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让种植变得更简单高效,让务农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他正以实际行动推动农业技术普及,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现代农业。

王雨森:今年我还打算购置一台小麦的精量播种机,尽量播种就能够把我们以前播种小麦,传统的旋耕,施肥,播种,镇压几道工序复合到一起,变成一次性作业。能够大大提升我们作业效率,同时小麦精量播种能够提高产量,节约种子,符合我们未来农业的条件。

如今,王雨森的农场已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组建起了一支平均年龄30多岁的农业服务团队。他们先后引进了拖拉机、植保机、无人机等十多台套先进农机设备,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宝应县雨森家庭农场团队成员孙金鑫:我是从去年加入了王雨森这个大家庭。去年我正好有转行的想法。然后王雨森在微信上联系。跟他聊了几天。我深思熟虑之下,选择相信他,加入了他的团队。大概一年的话挣了10万块钱左右,我觉得王雨森非常的勤劳肯干,非常能吃苦。头脑也非常灵活,我还是非常相信他。未来肯定会很有希望。

目前,农场在为周边种植大户提供全程托管服务的同时,还创新推出粮食生产定制化解决方案,帮助解决农忙时节农机调度难题,并通过技术培训推广现代农业理念。

王雨森:未来我们的创业方向主要分为两个板块。一是以我现在的农业服务团队为班底,把他们扩展为一个全产业链服务的团队,从耕、种、管、收每一个环节去努力,去探索一个全程高质量机械化发展的作业团队。第二,是有关粮食生产的一个新项目。最近我也在和扬州大学这边积极沟通,我们共同去探索,创造一个新思路,走出一个新模式出来,打破原有的传统的一个方式,看看能不能在这个上面做出一个新文章出来。

记者:从单枪匹马到带领合作社8名农机手共同创业,从听发动机声音判断故障到用卫星数据指导耕作,从帮助周边乡亲们植保、施肥到远赴 公里外跨区作业,王雨森的创业团队正在用科技书写着水乡新农人的精彩故事。祝福这位90后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越走越宽广。

记者:胡华春 王露露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上一篇: 没有了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