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宝应县特殊教育学校,充满活力的校园气息扑面而来。占地面积20亩的校园内,绿树成荫,设施齐全。在这里,192名残障孩子正接受着全方位的关爱与教育,43名教职工用他们的爱心和专业知识,为这些特殊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凡凡(化名)是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低年级学生,看似一个普通的长方形知识点,要想读全、读对,对小凡凡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在特殊教育学校,像凡凡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很多。
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肖文说,别的小孩讲一遍他们就会了,我们的小孩则要讲上五遍、十遍,甚至上百遍,每天的重复,每天去强调,他们才能勉强地记住。
今年是肖文老师参加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提起自己的工作,她表示,面对这群特殊的孩子,更多的是肩上那一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
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县特殊教育学校提出“让每个孩子享受合适的教育”的理念,设计了“基础文化课程+康复补偿课程+兴趣发展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家庭教育课程”的通用课程框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
特殊儿童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获得一种慢生长。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一班人克服种种困难,在有限资金中实现“小投入、微改造、大提升”,营造“向爱生长”主题校园文化,确保孩子们实现真正的“向爱生长”。
县特殊教育学校1987年建校,学校虽身处古运河畔和小巷深处,却以“长空天阔”的胸怀,悦纳特殊儿童,营造育人环境,实现了“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目标。今年,县特殊教育学校又荣获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胡红华表示,在学校环境设施方面坚持“微改造,精提升”,在课程教学方面深入实施“一人一案”,在文化活动方面形成了“向爱生长”特色系列,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影响居全省前列。未来学校仍将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内涵建设,办更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