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走进宝应博物馆:探访汉代席纹陶罐
发布时间:2022-10-01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3595 

大家都知道,我们宝应是一座文明古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今天开始,宝应融媒再次推出“瑞宝祥应”系列报道,在国庆期间给大家介绍一批精美雅致的历史文物,为大家揭开馆藏精品的神秘面纱。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件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的汉代席纹陶罐。

这件汉代席纹陶罐出土于我县射阳湖镇九里一千墩汉墓群。罐高28厘米,口径16.5厘米,腹径36厘米。短颈,圆腹,器表满饰席纹,排列规整,纹饰深浅有致,疏密渐变,自然顺畅。古老而独特的席纹使得这件陶罐显得简练而朴实。

宝应博物馆馆长倪学萍说:中华先民很早就学会了编制,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明了席子,他们用苇、竹、秸秆或草等材料制成的编织物,生活中主要用于铺垫和遮盖。编制席子的纹样被称为席纹,是古代用在陶器装饰上的纹样之一。据《中国陶瓷史》记载,席纹最初是制作陶坯时坯下所垫席类器物留下的印痕,常见于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底部。

随着陶器工艺的发展和古人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席纹独特的美感,开始将席纹排列组合,创造出不同观感的连续图案,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向四周重复延伸扩散,遍布器物表面,以重复的条理、节奏,成为经典的古典美学,为世代欣赏和运用。

宝应博物馆馆长倪学萍说:直到今天,席纹也未从我们的生活中淡去,如服饰、剪纸、壁画、瓷器等出现了大量做工精美的席纹工艺品。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席纹已成为人类装饰艺术的永恒题材。

记者:胡华春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