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三农群英汇》栏目专门讲述了宝应县新农人王雨森带动本地农户开展全流程机械化种植的故事。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的王雨森,出于对农业的热爱,毅然返回家乡柳堡镇新安村,将先进的智能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作为一名新农人的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技兴农的目标,普及农业新知识和新技术,让农民轻松种田、增收幸福。
2019年夏天,23岁的王雨森收到了来自新疆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但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入学、回老家种地。
村民们的议论也深深地刺痛了王雨森的父亲王华宝,老王努力了一辈子,才终于带着一家人在城里立了足。虽然很不情愿,但王华宝还是犟不过儿子,最终只好和他一起从城里回到了农村来种地。第一年父子俩就承包了300多亩耕地,还是采用的全机械化操作。
在自家地里,农机开得越来越溜,王雨森开始琢磨着想要把这套全流程的机械化耕作方案推广出去。
凭借量大的优势,王雨森不仅把农业机械的柴油价格降了下来,还在农药、化肥,在耕作的各个环节上对农户降低了成本。
对王雨森来说,种地这件事不只是工作,更是他的兴趣所在。走访途中,王雨森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一些农户的小麦出现了白粉病,急需打药除虫。四、五月份是白粉病多发的季节,它会严重损害小麦叶片制造养分的功能,并且具有传染性。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大大降低小麦的产量。
王雨森可以用无人机帮助周围农户高效地完成打药工作,他意识到治理白粉病是一个增进农户信任的绝佳机会。
只用了不到半天时间,王雨森就完成了周围800亩地的撒农药工作,这在过去仅靠人工一个人至少要干上10天。王雨森的无人机解了王群会等农户的燃眉之急。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王雨森终于获得了农户们的支持和信任,未来,周围的2000亩土地都将进行连片的机械化农作。6月小麦成熟,一批批大型收割机飞驰在金黄的麦田上。
未来,相信在王雨森这批年轻人的引领下,从播种到田间管理到收割,我们的农业生产都将走上大规模全程机械化,甚至智能化耕种的道路。
记者:房雪桥 葛文鑫(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