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看吧,这莲藕又白又嫩。这莲藕是我们制作藕粉的原材料。我们这里的藕粉是纯天然的,无任何添加剂。”日前,记者在位于射阳湖镇冲林村的一荷藕田头看到,一年轻的小伙正在做“直播带货”。凌冽的寒风中,小伙子“直播带货”非常起劲,他正在向粉丝们介绍藕粉制作的原料和藕粉加工的相关情况。
小伙子名叫徐家云,今年32岁,射阳湖镇油坊村人。他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在饭店打工,去年疫情发生后,饭店停业,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便开始接触“直播带货”业务。小徐说,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直播带货”,需要有好口才,还需要能吃苦耐劳。刚做“直播带货”业务时,口才不好,他不停地学习网络主播的语言表达技巧,并反复练习。对家乡的荷藕特产,他将每一个特点熟记于心,确保直播时脱口而出,运用自如。起初的粉丝量并不多,订单量也比较少,但他并不气馁。他明白,万事开头难。做“直播带货”要想有大单子,就从小单子做起。记者在跟徐家云的交谈中得知,到目前,他的粉丝量已有8万,而且都是精准粉丝,每天订单也在100单左右,高峰时有五六百单。每单除去成本、快递费、包装费外,能净赚20元左右,每天按100单算,就会有2000多元的收入。
谈起“直播带货”,射阳湖镇的顾万顺情有独钟。他说,自己以前也是在饭店里打工,自从搞“直播带货”,收入成倍翻。藕粉销售淡季,自己就为藕粉圆、藕莲子,还有其他农产品“直播带货”。他负责直播,妻子负责运营、客服、大数据分析。通过“直播带货”,夫妻俩全年收入达到三四十万元。
青年人做“直播带货”,乐坏了射阳湖镇的云隆昌藕制品加工厂的老板。老板高云告诉记者,企业过去销售非常困难,自从搞“直播带货”,企业的销售红红火火。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自己家藕粉的销售量翻了三四倍,藕粉也卖出了好价钱。由于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不少粉丝都是回头客。目前,每天有5名当地年轻人为企业做“直播带货”。高云算了一下,仅“直播带货”,企业全年产值就达600多万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县很多农产品销售打破了过去的时空限制,时时都能销售,处处都是平台。而“直播带货”,无疑让广大农民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我县荷藕产量、品质和加工出口量均居全国之冠,是中国荷藕之乡、中国慈姑之乡,是全国首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全国有机认证示范县、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以及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农民通过“直播带货” ,在实现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助推了家乡的特色产业发展。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目前,我县已取得食品经营(含网络经营)许可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不含餐饮)有690家。有了网络经营资格许可,“直播带货”纷纷走向前台,而且成了我县食品经营企业营销的主流。
作者:刘延龙 周斌 毕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