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内卷”成为了教育焦虑的代名词,校内的作业负担、校外持续升温的报班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压力。是让孩子享受童年尽情玩?还是拿起书本拼命学?还是有更多的选择?如今我县“双减”落地,让我们一起看看“双减”之后的校园。
在宝应县城北初中下午的音乐社团活动现场,学生们与老师一起放声歌唱,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增添了一份轻松愉悦。记者了解到,城北初中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课后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社团活动,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学精学好。
学生向记者介绍,我们每天在学校里写家庭作业,不会的还可以在课题询问老师,早早就可以把作业做完,余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看课外书,拓展自己的课外知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前只有晚上放学的时候和朋友打会篮球,现在每天有专门的一节课让我们参加社团。
据了解,“双减”政策下,学校重新定位育人目标,以“体艺润德”的理念重新审视音体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扎实落实“五育并举”。
城北初中体艺处主任房超介绍,通过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引导督促音体美学科开足开全课程,使音体美教师能够乐业、敬业、更专业。使学生在“双减”政策下充分愉悦身心,使他们更加喜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课堂。
“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对课堂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必须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做到充分研读课标、细读单元教学内容和课后习题,深挖教参确定教学重、难点。
据介绍,课堂上教师特别注重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有所得。在教学方法、课后辅导、作业质量等方面,老师们都能依据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能力素养进行针对性教学。
此外,学校建立了一支热心的帮扶队伍,每位科任老师都会主动结对帮助1到2位学困生,时刻从生活、学习、作业上给学生以关注、帮助,架构师生沟通的桥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记者:顾伟 莫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