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5名大学毕业生屠宰场里把控“放心肉”
发布时间:2021-10-08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2114 

“我们每天要在屠宰场里屠宰检疫500头左右的生猪,高峰期每天要检疫3000头。虽然累,但为宝应的老百姓能吃上放心肉,我们感到很值。”9月13日晚9时许,记者在位于望直港镇的全县唯一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采访时,看到一位穿着“白大褂”,左手持钩,右手握刀的小姑娘在忙个不停。只见她左手钩插入猪肉组织或向左或向右或向下拉紧,右手刀一会儿正架一会儿反架切割剖检,动作娴熟流畅,运行轨迹清晰,随着小姑娘的动作,左一块右一块检疫废弃物被摘除出来。记者采访她时,她自豪地介绍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她叫袁媛,兴化人,毕业于扬州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去年10月份,通过考试来宝应工作,成为一名生猪屠宰检验检疫员。上岗后,屠宰场就是她每天的工作场所。生猪屠宰都在夜间进行,她每天晚上都要和伙伴们从八九点钟开始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忙的时候,一直要工作到天亮。她说,自己在屠宰场工作,感到很充实。

袁媛所说的伙伴有5位,来自山西、河北和江苏等地,也都是去年同时来宝应工作。卢展鹏,今年21岁,家在山西,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毕业。参加工作后,他认真负责,吃苦耐劳。“除了年三十,每天都要在岗。”卢展鹏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卢展鹏到宝应工作后,只请过一次假。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他和伙伴们严守岗位,把好猪肉投放市场前的“最后一道关口”。卢展鹏说,作为当代大学生,考虑的不是享受,而是人生的价值。让猪肉安全上市,让老百姓满意,自己会很开心。

猪肉是人们餐桌上的重要食材,而生猪屠宰环节的安全检查尤为重要,派驻屠宰场的“官方兽医”依法行使该项职能。陪记者一同前往采访的县农业农村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陈彬说,这些大学生就是驻场“官方兽医”,他们不仅负责对每一头猪进行宰前、宰中、宰后的检疫工作,他们还代表着政府部门对生猪屠宰环节进行监管、猪肉产品进行安全检查等。屠宰后,他们会分别检验每一头猪的头部、体表、内脏等部位,并摘除有害腺体和有害物质,剔除病害生猪及其产品,对经检验检疫检测合格的肉品,及时开具检验检疫合格证。对检出的不合格肉品和检疫废弃物等,严格按规定,分别盖上相应的检验处理印章,送至指定地点进行相应的无害化处理。工作结束后,他们还要对使用的检验检疫工具进行清洗、消毒,对场地进行全方位卫生清理。

多年来,我县一直高度重视生猪屠宰工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1995年开始,我县实行生猪乡镇定点屠宰,生猪定点屠宰管理职能由乡镇畜牧兽医部门承担。从2005年起,我县取消各乡镇生猪定点屠宰点,推行生猪集中屠宰,形成了机械化屠宰、检疫检验、代理配送、市场监管一体化的“放心肉”工程体系,并先后荣获江苏省生猪屠宰管理先进集体、扬州市生猪屠宰管理工作一等奖,被省食安委誉为“宝应模式”。为进一步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保障广大群众吃上“放心肉”,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屠宰行业管理力度,不拘一格用人才。今年,县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多次组织新招录的大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参加各类培训,还邀请“全国农业技术能手”、被人们称为“韩一刀”的望直港镇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韩海梅,手把手传授生猪检验检疫技艺。

新招录的大学生加入到屠宰行业队伍,给我县“放心肉”工程带来了一抹亮丽风景。今年截至9月上旬,我县屠宰场共宰杀生猪67234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作者:刘延龙  郑春华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