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意见分歧,一家人几度闹上法庭,却因举证无力而作罢。一件始于一年前的财产继承纠纷,由于当事人的互相猜疑而迁延不决,面临激化。关键时刻,当地调处中心出面协调,仅用时半天,就定纷止争,促成了和解。
宝应籍成某,家有2女,后与古某再婚。本该倍加珍惜缘分的几口人,在去年成某去世后,因遗产问题闹起纷争。因为离心离德,一家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老人的存款被冻结。时隔1年后,老人的两个女儿重新提请相关部门作个了断。当地法庭启动诉调对接程序,将案件移送到了县矛盾调处中心。
一大早,一家人在调解室见了面,还没说几句话,当事人之间就起了激烈的言语冲突。主持协调的调解员立即发出警告,才止住喧闹,并开始背靠背交流。调解员深知,这起案件很棘手,当事人之间信任缺失,围绕遗产的数额,更是各执己见。
调解员发现,当事人间在不少问题上存在分歧。逝者是否留有一张5万元的存折;继母是否拿走了4000元现金……尽管两个女儿言之凿凿地指认,但却苦无证据,古某更是矢口否认。好在调解员思路活络,在了解到老人过世,家属可领到11.4万元抚恤金后,他立马就有了主张。如果将存在争议的4000元代入不受《继承法》约束的抚恤金里解决,问题就好办多了。当机立断的调解员,旋即与继母展开了单独交涉。两个女儿本来可以分到7.6万元抚恤金,调解员建议继母做出高姿态,再让出4000元收益,给她们凑个8万元的“整头”。
当然,为了这个小小的提议,调解员还是费了不少口舌,反复规劝,好在面对入情入理的建议,继母选择了不纠缠,同意就此让步。“我可是变相地帮你们争取到了这4000元呀。”当调解员把这一变通方案告诉成某女儿的时候,对方笑逐颜开,并不住地点头。貌似厚实的坚冰被打破,这让调解员信心倍增。
至于两个女儿主张的5万元存折问题,调解员打算再跟两个女儿作一番深入交流。他开门见山地把话题扯到了老人的收入上来。调解员当面算了一笔账,老人的月工资有5000元,即便请一名护工,也是够开销的。近几年,这笔钱一直是归女儿们支配的,余款累积起来,少说也不止5万元。调解员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笔账虽然无从算清,但身为受益者,心中应当有数。现在如果继续纠缠于说不清、道不明的5万元存折问题,显然是有失公允的。“你们都请了几次律师了,再这样耽误下去,这开销可就不是1-2万元的事了。”一语点醒梦中人。争执了一年,花出去的钱早就以万计了,账不理不清,如果不是徐主任推心置腹地一番交流,这口水仗还不知道要打到猴年马月。
仅用2个小时,两笔让人头疼的账就被理顺了。可老人名下的一处房产处置,再次让在场的人挠头了。要将产权先归于一个人的名下,才能在作价变卖之后,进行分配。可缺乏互信的遗属们谁都不愿去办放弃继承手续。对于这种疑虑心理,调解员能够理解:“好办,你们现场签一纸协议,就把抚恤金先寄放在我们调解中心吧。”不能不佩服调解员太精明,既然缺乏互信,那就谁都不要先碰抚恤金,等房子问题彻底解决了,再一道过来领取抚恤金。随着一张房产份额转让手续顺利签字,困扰这一大家子一年的问题终于获得了彻底解决。笑容重又挂在了所有人的脸上。
此时刚好是中午12点,距离起初会面,仅仅过了半天时间。是的,一起长达一年悬而不决,经历几次起诉的遗产继承纠纷就这样被成功化解了。
·宝司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