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消费形式,预付费在广受欢迎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信任危机,与之有关的投诉不在少数。怎样才能稳妥应对,促成定纷止争?就此,我县消协调委会作出了积极探索,他们以加强事先防范为重点,采取对症下药五项对策,从源头上消除隐患,收到了良好效果。
组建协调委员会。通过与各行业协会、行业自律会展开对接,引导成立县消费纠纷协调委员会。邀请熟悉内情人士加入其中。以组织调查研究为手段,充分发挥行家里手的参谋作用,针对美容、健身、蛋糕等预付费纠纷多发的行业领域,展开细致摸排。在牵头制定调解方案,为化解预付费纠纷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引导开展现场处纠,发挥协调委员的同业相亲作用,努力推动达成协议,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立诚信保证金。以自愿遵守为前提,适应现实需要,出台本地的预付费卡《使用规则》。在为商家提供行动指南的同时,也方便展开后续的对照问责。其中专设的关于缴纳诚信保证金的条款,具有较强的操作可行性,既为消费者通过举证途径,获取优先理赔提供了可靠保障,又赋予了消费者识别预付费陷阱,也是督促商家依法诚信经营的有力抓手。2019年以来,县内先后有4起涉及10人以上的预付费纠纷,通过代扣保证金方式获得了圆满解决。
出具诉讼推荐函。以实现案件简繁分流为目的,针对遇到的棘手预付费纠纷,积极引导当事人提起诉讼。在组织调解调查的过程中,注意搜集、固定相关证据,同时,不断完善诉讼推荐函管理制度,提升引导分流的规范化水平。为维权者敞开绿色通道,确保起诉的时效性,为合理分配办案资源提供可能。前不久,发生在我县的一起涉及116名会员的会所老板跑路案,通过开展诉调对接,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分四批全部执行到位。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编织多元协作网。对照省消保委提出的工作要求,注重打通专业调委会与信访、公安、司法等多部门间的多元处纠衔接渠道,在县法院品牌调解中心设立工作站,并与镇、村调解组织展开广泛合作。按照“三调对接”“六调联合”的要求,联动处置各类预付费纠纷。通过召开联席会议,会商调解工作思路,借助委托办案的形式,保持常态化的合作关系。近3年来,平均每年都有20起左右的预付费纠纷,通过开展部门联调获得解决。
加强针对性宣传。联合地方媒体,加强专项监督,直击预付费纠纷的侵权失信软肋。通过电视台“消费调查”栏目,以及报社的《民生关注》增刊,实时跟踪报道与预付费问题有关的典型案例。同时,广泛印发《消费与维权》小册子,细致梳理化解预付费纠纷的对策与建议。通过发出预付费卡办理、消费的重点提示,强化前置宣传效果,在增强市民警惕意识的同时,让关注、解决预付费问题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
(县调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