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丰产不丰收,这是农民最大的痛楚。这不,最近,就有种植大户向媒体打来求助电话,说他今年种植的萝卜能收成几十万斤,但因销路问题,将面临不小的损失。
记者接到消息后,立即赶往夏集镇万民村,心急的种植大户陈桂林正望着田里的萝卜,一筹莫展:“不收亏损,收也亏损,到底是收还是不收?”
2017年,陈桂林搞起了设施农业,当时的市场行情还算不错。今年,他把规模扩大到近200亩,种植有葡萄、黄桃、有机花菜、萝卜、包菜等多种农作物。眼下,正是萝卜收获上市的季节。陈桂林种植有60亩地萝卜,一亩有8000—10000斤的产量,总共近60万斤产量。如果按照以前的行情来算的话,收入相当可观。然而,今年当萝卜从地里出土后,以前合作的客户变卦,市场价格由原来的八九毛一斤跌至三毛钱一斤,甚至更低。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陈桂林手足无措:“人工费、运费……这些费用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三毛钱,卖还不如不卖。”
今年是陈桂林搞设施农业的第二年,由于前期投入大,盈利小,回本慢,这次萝卜的亏损让他难以承受。“预计要损失20万元。我现在就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帮帮我们,寻找一下销售渠道,减少损失。”陈桂林满是期待地说。
针对陈桂林的情况,县农业部门积极出谋划策,协调多方运营商到田头,进行现场推销。“我们邀请了一些超市的运营商,让他们到现场了解萝卜的质量,给予农户更多的支持。”县农委蔬菜站副站长王瑞珍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由于陈桂林的农场规范标准,农作物质量很高,县农委积极动员他申请相关农业项目,扶持做好设施农业。王瑞珍表示:“夏集新建的这个设施农业项目,我们已经把它列为今年新申报的省级支持财政项目,目前正在待批中。”
在这里我们也希望各界爱心人士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种植户顺利找到销路,渡过难关。(胡娟 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