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应县通过大力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社,吸收农民抱团发展,不仅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也发挥了合作社联结群众、发展产业的优势,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2019年,万新村以广洋湖镇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为契机,抓住县镇两级扶持政策,成立永祥水稻机插秧专业合作社。此后,村“两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农机机库、农机维修点、农经合作社扶持等项目,使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
万新村党支部书记沈日明介绍,合作社成立以来,已有固定资产近80万元,所有的机械购置都由村干部筹资,不需要老百姓花一分钱,主要从事水稻育秧、机插秧工作。成立两年以来,每年吸纳30余名村民参与合作社劳动。
通过专业培训,合作社成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水稻机插质量提升了,服务范围也广了,大家的收入也增加了。去年,合作社实现增收16万元,其中全体成员收入达到10万元,村集体增收6万元。
永祥水稻机插秧专业合作社成员朱志平告诉记者,村里免费帮我们进行了培训,培训插秧机操作。在平常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参加育秧还有下田操作,可以增收到5000块钱到6000块钱,对我们在农村上种田是蛮好的事情。
沈日明介绍,下一步,村里计划对合作社的业务进行拓展,在扩大种植和农业服务范围之外,另外再拓展一些其他业务,能为老百姓带来更大的增收。也希望通过为村集体增收,来做一些村里的民生实事工程。
氾水庆丰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历经十多年,合作社从最初的8名社员发展到了现在的186名,成立了6个作业队,从业人员达到640多人。每年跨区作业超过20个省市,年作业面积17万亩,作业收入1873万元,机均纯收入达15万元。许多农户通过加入合作社,实现了增收致富。
氾水庆丰跨区专业收割农机合作社成员朱有萍告诉记者,她之前在家里务农收入是两三万元左右,后来和老公加入合作社,收入明显提高了,每年大概10万左右。本人响应合作社号召,土地流转这一块,她家承包了六十几亩地,总收入大概是15万元左右。
近几年,随着各地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跨区作业挣钱也越来越难。庆丰合作社也紧跟市场需求,不断延伸服务链,走出了一条“农机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相结合的新路子。同时,合作社还成立党支部,积极发挥党组织优势,培养塑造一批致富典型,进一步激发了社员们的致富热情。
氾水庆丰跨区专业收割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周必胜介绍,庆丰党支部结合党建示范创建工作,先后挖掘“乡土人才”26名、组织发动42名党员开展了政策帮、技术帮、资金帮、思路帮、项目帮等“五帮”活动,为群众解决了致富难的问题。
宝应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县级机关工委书记朱士礼表示,近年来,我县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深化“党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极力推动合作社党组织与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有机融合,走出一条产业融合、多方共赢的新路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本地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组建、培育力度,打造合作社党建示范带,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助推乡村振兴。
记者:刁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