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虽然已经过去,但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并不会消失。事实上,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城就不曾一刻中断过,每年都会发生新的故事,叫我们感动,让我们欣慰。今天的“回眸70年,展示新成就”栏目,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五保老人这一特殊的老人群体,关注这些年来全县敬老院建设以及在院老人的生活情况。
五保老人周福高,今年88岁,现入住望直港镇敬老院。在敬老院109名五保老人中,周福高岁数不是最大,但他入院是最早的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住进了镇敬老院,敬老院前后搬迁三次,周福高也跟着搬家三次。
望直港镇敬老院副院长姜广梅告诉记者:“周福高老人是我们敬老院第一批入住的老人,他在敬老院生活了30多年。”
据望直港镇敬老院院长钱正阳介绍,八十年代前,我县各乡镇五保老人基本上散居在村里。敬老院集中供养模式均起步于八十年代。虽然当时初步建起了敬老院,但因经济制约,吃住条件都比较差,供养经费很低。
“那个时候不好,现在好。”五保老人周福高说。
钱正阳回忆说:“当时就十五六个人住在里面,一天的菜金是5毛钱。后来居住条件不断变化,从小房子到小瓦房,再到小平房。”
从第一家敬老院开始,周福高跟随敬老院前后搬了三处,于2004年,来到了宝射河南侧的新敬老院。也就是在这里,镇里把其余几处村居敬老院进行了合并,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初步实现。
和平村的五保户袁景东,也是2004年从獐狮荡敬老院搬到这里的。对于现在敬老院的各种条件,他和其他五保老人都相当满意。他高兴地说:“这里有空调、电风扇、卫生间,样样都配得好好的,我们在家也没有这个条件。”
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望直港镇敬老院的发展却是前几十年都无法相比的。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财政的支持下,敬老院的各种软硬件条件都得到显著改善。现在,入住的五保老人不仅物质生活无忧,看病就医、文体娱乐等也得到了保证。“政府的关心比较到位,五保老人看病基本上自己不花钱,全是政府支持。”姜广梅说。
望直港镇民政助理袁正告诉记者:“我们望直港镇敬老院是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敬老院的。接下来又将是道路改造、污水管道改造以及美化绿化,这里的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城区,安宜镇敬老院的发展与望直港镇敬老院很相似。位于白田北路的安宜镇敬老院目前入住老人80多人。从2010年新敬老院正式启用后,设施越来越规范,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入住五保老人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卫生条件、安全方面都好。”安宜镇五保老人张永华说。
目前,安宜镇又实施了镇敬老院二期工程,将适时引进医养结合的新模式,以满足居民不同的养老需求。安宜镇敬老院副院长蔡健介绍说:“二期工程打造的是区域性的养老中心,房间的数量和配置,生活待遇等会进一步提高。”
“接下来,我们安宜镇敬老院将按照县民政局和安宜镇党委、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入住老人的服务工作,让他们在敬老院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安宜镇敬老院院长杨文政表示。
望直港镇敬老院和安宜镇敬老院的发展是我县养老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县民政部门了解到,通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全县敬老院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敬老院已成为我县2000多名五保老人安享晚年的幸福家园。
(记者 居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