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甸作为人口大镇、区域重镇和经济强镇,近年来,面对产业发展、企业用工、集镇建设、拆迁安置、土地流转等方面的诸多矛盾,镇党委政府围绕“夯实责任、筑牢基础、治理创新”的新定位,深入推进平安曹甸、法治曹甸建设,基本做到小矛盾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全镇上下呈现出一派和谐稳定的新景象,助推了全镇以教玩具为主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75岁的吴大爷是曹甸金吾村人,由于与抱养儿子发生矛盾,导致抱养儿子不认养他。吴大爷跑到镇政府,把一肚子的苦水倒给了接访的镇干部。
群众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虽然是家庭事务,但镇信访办和民政办高度重视吴大爷的信访事项,组织专人到村里核实了解情况。在了解到他与认养儿子和解无果后,积极协助他走法律诉讼程序,要求与养子解除收养关系。最终,法院依法审理,解除了吴大爷与养子的收养关系。之后,镇信访办和民政办又帮助老人办理了五保手续,让老人晚年生活有了一定保障。吴大爷晚年的不幸生活因此有了转机,他逢人便夸是镇党委政府给了他帮助和关怀。
“过去我们坐在办公室等信访人来反映诉求,现在我们到村里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想法,许多矛盾纠纷我们在田前地头、农家小屋就化解了。”曹甸镇信访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镇党委开展了以“访民情、汇民智、聚民力、暖民心”为主的“四民”活动,让大家在走访调研中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群众诉求,以“四民”活动的开展化解了群众的信访矛盾,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与群众感情。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曹甸镇在开展“四民”活动中,把“访民情”摆在首位,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结合“大走访”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困难。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百姓获利,镇党委把“暖民心”作为此次活动的落脚点,要求广大党员广泛征求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了解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并主动帮助解决,以实际行动凝聚民心,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丰硕成果。
如何做到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化解?如何做到矛盾纠纷在镇域内化解?曹甸镇也有自己的一套“秘诀”。镇党委建立了矛盾纠纷化解长效机制,坚持“日排查、零报告”制度,村(居)每周交流一次矛盾排查化解情况,确保矛盾第一时间化解。创新打造“网格化+微治理”的模式,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更好服务广大群众。积极开展平安法治宣传和“十佳法治文化阵地”评选,弘扬法治文化,全镇上下学法、守法氛围浓厚。
曹甸还组建了一支以“五老志愿者”为主的信访维稳队伍。64岁的倪云松在村里工作20多年,曾担任李沟村党支部书记8年,与群众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善于做群众工作。退休后,镇党委聘请他为信访接待员。老倪接待群众中不耍官腔,不摆架子,用群众的语言做群众工作,许多矛盾迎刃而解。周管村77岁的老党员柴兆发,退休后办起个人调解室,继续发挥余热为百姓排忧解难,年均化解大小纠纷20多起,让周管村这个临近集镇矛盾多发的村变成了综治平安示范村,全村无一非法上访事件发生。
一方和谐促一方发展。如今的曹甸,教玩具特色小镇加速推进,各类项目纷至沓来,集镇建设亮点频出,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一个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产业兴旺的教玩具特色小镇正焕发新的魅力。(记者 梅友宽 通讯员 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