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甸的土地上,耸立着一块纪念碑,碑上有苏中公学教育长夏征农亲笔题写的“苏中公学纪念碑”七个大字,熠熠生辉。走近纪念碑,碑身两侧有两块汉白玉大理石,上面镌刻着公学学员学习、练兵的图案,真实反映了当时情景。
1944年2月, 苏中区党委、苏中军区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决定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九分校为基础,成立苏中公学。4月,苏中公学在《苏中报》上刊登招生消息。招生简章上明确:为培养抗战建国人才,招收初高中毕业的有志青年入学。学校设有政治、文化、军事、财政、民主等专业,学制半年。这条消息使大批有志报国的青年激情满满,纷纷决定报考相关专业。青年们在考试中吃苦耐劳,全部成为正式学员。
1944年6月1日晚,在校部驻地金吾庄一个广场上,召开了苏中公学第一期学员开学典礼。苏中军区司令员、苏中公学校长粟裕,苏中行署主任、苏中公学副校长管文蔚以及苏中公学教育长夏征农出席了开学典礼并讲话,要求学员们坚持以抗大校训为校训,以抗大校歌为校歌,以抗大校风为校风。苏中公学先后办了五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学用一致、教做一致、需求一致的原则。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特大喜讯传来,苏中公学进驻兴盐边境的沙沟市。全校2000多名师生和沙沟市人民一起,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游行。庆祝大会以后,为了迅速扫清仍然龟缩在苏中各个县城的日伪残余势力,苏中军民相继发动收复宝应、兴化的战斗,苏中公学部分学生在这两次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1946年5月10日,苏中公学与雪枫大学、苏浙军区随营学校合并,组成华中雪枫大学。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苏中公学办学历时两年,为军队和地方培养输送4000多名干部,以其短暂的历史创造了巨大辉煌,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